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初看书名以为是讲病毒的畅销书,细看了目录和介绍发现是一个生物学教授用很严肃的自然科学思维研究人类史。

# 流派之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学,特别是人类历史相关的发展推论,无法证伪,我们一般基于个别证据来阐述自己的论点,因此人类学一直是科学的边缘地带。作者的观点是众多流派之一,独特之处是引入了“自然实验法“,并且尝试在基于事实的考古、地理调查等客观数据进行论证。

作者开篇提出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问题:为什么是西欧人先到达北美,杀死了土著,入侵了非洲,而不是相反,北美先到达欧亚大陆。

我们跳出本书,其实业界已经有很多其他答案,总的来说分长期论和短期论,还有混沌论三种。长期论,认为西欧率先进入现代工业化是绝对因果关系的,典型的有基因种族主义学说,有文化说,有地理说等,气候说;而短期论则认为这种发展是偶然性大于必然性,也就是西欧率先入侵全球只是偶然的运气,某个特定历史节点进程导致,而非注定,所以研究关注点在特定局部事件。另外一种混沌学说,其实是我自己看了复杂性理论假想的,本质是长期说和短期说的结合,我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特别是进入到晚期智人后会陷入混沌发展阶段,也就是单一模型难以预测人类复杂社会演变。

上面的各种流派都能提供很多证据还有论点,种族主义学说在二战后因为“政治正确”已经没有广为传播,但在不少种族群体中暗地盛兴着。

# 反对基因种族主义学说

《枪炮,病菌和钢铁》在开篇中就反驳了基因种族论,主要有如下,智商的科学定义不标准和客观,目前的智商测试都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对于一个现代家庭的孩子,和原始社会出身的孩子,是测试结果不能保证公平。其次是根据作者自己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原始居民的生活体验,现代人在原始森林中的实践表现和原始人在城市中一样笨拙,在某些层面他们的适应能力甚至更快。除了否定种族决定论,其他几种常见的理论也都逐一做了反驳。

# 地理学流派

那么作者的观点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并非一种全新观点,而是用更严谨的数据对地理论做了分析,从人类迁移考古,自然动植物角度论证了非洲,北美,南美,欧亚,澳洲各自的天然环境对各大洲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作者是一个长期论的地理学流派。

# ​同一起跑线的祖先

作者讲到了,有无数证据表明,人类从非洲人猿开始,经过能人,直立人的演化,多次向欧亚大陆进发,其中直立人的大脑容量已经接近人类,而晚期智人脑容量几乎和现代人无差别,晚期智人有一个“大爆发时期”,就是公元前 5万年左右,在东非发现大量证据表明他们具备更精细化的石器制作,甚至产生了艺术壁画,而现在欧亚大陆,还有美洲,澳洲等原著居民都是这批晚期智人迁移后的产物,另外也有很多考古证据表明,其他独立进化的类人种在很短时间内被这些智人替代,其中尼安德特人的灭亡就可能和智人有关。目前欧亚,北美,澳洲等人类基因中有少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非洲原著居民则几乎没有,他们表现出更纯粹的基因表达多样性,也就是在基因溯源和考古学上,非洲起源是目前最合理假说。

晚期智人迁移的方向是先到达中东的两河流域,再分别往西欧和东亚迁移,最后再向南进入澳洲,向东北经过冰河时代未被冻结的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到达北美和澳洲的时间点比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晚些。

单纯的从智人迁移路径和时间并不能说明美洲就一定会更晚发展更先进的文明,因为这样会得出非洲无疑应该是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事实并非如此。还有更多的考古证据证明了在大约 1.2万年前北美相对欧亚大陆在同等的石器作用能力。但在接下来几千年,欧亚大陆进入更快的发展阶段,而北美仍然一直停留在原始阶段。

# 动植物差异和的文化传播速度

是什么原因导致在1.2万年前后在类似的起跑线,但最后非洲,澳洲,美洲快速落后于欧亚大陆,进而让西欧率先“再”进入北美,屠杀了原著居民,而不是相反,北美演化出更复杂的社会找到欧亚大陆。

作者分析了5个洲不同的地理环境,最后重点讲述了欧亚大陆在动植物分布上更利于原始社会培育出可种植的作物,可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更齐全。而北美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欧洲人到达那里印度安人还不曾成功驯化大型动物,比如斑马这种动物,比欧亚大陆的马更难驯化。作者举了很多这种例子,说明欧亚大陆的自然环境能够比其他大陆更快的积累粮食,而多余的粮食几乎是形成人类复杂社会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作者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观点,既大陆轴论,也就是欧亚大陆是东西分布,其他大陆是南北分布,太阳南北来回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南北的文明迁移速度没有东西方向传播快,欧亚大陆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阶段,从中国到中东再到西欧,这极大的提高了技术发明传播与交流。

最后在考古学上的数据也证明了,幼发拉底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进入农业时代,形成帝国的区域,影响了整个欧亚大陆其他地区,而中国的地理环境极大的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很早有了复杂的社会,其各种科技会被东西轴方向传播出去,西欧的平原地带靠近中东广泛的吸收了帝国的各种科技成果。

所以欧亚大陆是晚期智人能够鼎盛发展,进入不同于其他大洲的新天地。这和人种无关,即使把不同洲的1.2万年的原始人调换位置,仍然会是欧亚大陆先发展。

# ​中东和中国​

还有一个要解释,为什么中东地区是最早智人到达且繁衍的地区,且形成高度发达农业文明,但几千年中文化中心不断往西部迁移?作者认为还是粮食问题,两河流域曾经是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区域,但因为过度开采,被沙漠化了,我们从考古遗迹中能看到中东地带过去和现在是两片完全不同的自然面貌。

最后一个很多中国人感兴趣的点,作者解释了中国统一的地理环境,而西欧却难以统一,那中国作为欧亚大陆重要的粮食帝国,为什么没有先于欧洲进入现代化。

# ​内部竞争和容错差异

我们都知道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工程规模远远超过哥伦布抵达新大陆,从帝国经济角度,中国有足够的条件对外殖民。但我们历史上一直是重农抑商,加上帝国内部政治争议,北边战事等,后面又把这种对帝国统治没有回报(在那个时代的角度看)的出海行为禁止了,还是全国禁止,非常严格。

其实哥伦布一开始请求国王支援去新大陆的时候,也是被拒绝的,但和中国不同,因为欧洲没有形成大一统,所以,哥伦布在自己国家拒绝后,跑到欧洲其他国家请求援助出海,还失败了很多次后,最终西班牙女王支持了这种冒险行为,最后成果抵达北美,发现财富,进而引发其他国家竞争,爆发了商业革命,天主教改革等后续重要活动。

从这个角度,如果欧洲过去是统一的,国王禁止远征,哥伦布也没有办法。而中国一方面统一的王朝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皇帝不合适的决策,导致历史性方向错误。而欧洲则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容错实验、引发国家竞争。

# ​第一推动力

过去几千年国家是否统一的政治组织,内部文化又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所以,作者整个论点围绕在地理决定粮食,进而决定政治组织等。也就是就算上万年前的东亚和欧洲原著居民换一个位置,现在世界仍然是这样的,而非偶然,更不是哪个种族更聪明。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种人类学研究的远景,希望用更科学的方式去研究它。

# ​思考​过去

本书看完,我对作者整体的观点是比较认可的,也就是在 1.2万年前即使各种洲的原著居民互换位置,欧亚大陆仍然是会领发展更复杂的社会,这无关人种。人类迁移、演化的第一动力是自然环境,文化、经济等只是在这第一动力下塑造的产物。但西欧是否能够在这个时间阶段发现新大陆,我觉得有一定的混沌性,也就是局部不可预测,它的时间可以推迟也可以前置,内部的混沌性,在我们看来就是经济,文化,政治等人类自身因素交互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组织越复杂,混沌性也越大。哥伦布只是属于西欧当时基督探险传教部队中的一小部分,东部帝国暂时无法跨越障碍下,加上内部多国竞争危机,西欧有足够的内部动力和契机跨越大西洋。

而中国能不能走出“历史怪圈”,也并非皇帝一个人决定的,明朝即使大航海没有中断,它对东亚大陆的经济影响并不大(当时支持出海的理由,也只是宣传国威,并不是帮商人开拓市场),中国仍然是大一统下的农业帝国,从当时统治者角度,重农抑商是维护稳定最重要的事情,下到寻常百姓家,上到士大夫和皇帝,在历史视角,这是正确的政策,有足够多老百姓种地,生产粮食,才是帝国生存的根本。我们从后续清朝再次统治就能看到海岸不仅没有继续开放,闭关锁国反而进一步被强化,假设没有外部干预,农民再次起义,皇帝轮流转,维护农业粮食优先仍然是统治的出发点,这是一个封闭系统内缺乏外部信息刺激的结果,和北美上万年也停留在原始社会类似,被最基本的客观的条件限制。也就是西部荒漠,西南喜马拉雅,东部太平洋,平滑海岸线决定了大一统、重农抑商、经验主义等各种文化不断被强化。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爆发都是在分裂状态进行的。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还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大爆发。前者几乎是中国文明的塑造时期。但只要是大一统,统治者就会不断吸取上一次统治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每次只要分裂,无数新思想和就会爆发,清末民初则是另一次东西方文明的交融点,引发无数仁人志士的变革之路。

# ​当今世界

进入到现代化,互联网和航空的出现,过去环境的限制是否就没有了呢,比如西欧人占据北美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阻隔并没有限制美洲发展出了一个现代超级大国。这是不是意味着,作者用自然分析法来演绎来农业文明的依据在现代工业社会无法成立?

在我看来并不是的,现代人类总是自称战胜了环境,只不过自欺欺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物种演化的角度我们从来没有脱离这一点,只不过现代人类更擅长利用资源而已。比如北美广大的平原适合现代农业,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中东丰富的石油,中国山西煤矿发现,核能的利用等这些都在地缘政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很难预测,假设没有这些资源,当今世界的格局是怎么样。这种想法好像否定了人的能动性,其实并非,人类如果没有创造力,那至今仍然停留在石器时代,我们能够进化至今,就是创造力的体现。但资源对创造的制约作用比想象中大,而人更多是混沌的因素,为何这样的资源加上这样的文化等产生这样的格局,如同股市,宏观经济面对长期走势有基础作用,但短期走势难以预测。

人类社会被过去几千年环境塑造的文化,也依旧影响现代社会政治格局。东亚文明仍然被儒家文化影响着,中央集权是社会主流,社会思想依然有大量祖先留下的东西,想必每个生活在中国的人都有感受。另一方面,美国也是属于西欧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环境的一部分,未来的社会演变依然保留过去留下的种子。

我之前看到马斯克spaceX火箭发射下的大量国人评论:“为什么要发射火箭到火星呢,有什么意义呢”,“地球保护好,不更好吗,火星哪里可以居住呀” 等这种言论,又看到马云作为企业家和马斯克交流火星的看法:“我对火星不感兴趣,我更喜欢地球……”。

当今东西方文化的各种差异,仍然是过去被地理所塑造的一部分。

地球已经没有新陆地可以进发了,从过去智人的迁移路径来看,不断往新的地方迁移是动物的本能,而人类巨大的脑容量让我们做到了同一个物种在每一个洲定居的壮举,这种步伐,并不会停止,未来,外太空一定是新的迁移方向,也许现在的火箭就像早期人类通过步满冰川的白令海峡,很“原始落后”,科技只要在进步,大航天时代必定比大航海时代更壮观!

更新时间: